西安人,乃至陕西人,大多都爱吃羊肉泡馍,这是大家公认的。不过,许多人却不知道,西安人,乃至陕西人,不只爱吃羊肉泡馍,而且爱吃各种各样的泡馍。也就是说,泡馍不是只有羊肉泡一种,而是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原材料,多种多样的方法炮制的多种多样的食品,是一个大的家族,成系列。
羊肉泡馍是许多人所熟悉和喜爱的,但采用牛羊肉作原料,还有一种牛羊肉小炒煮馍,也为西安人特别回族同胞所熟悉和喜爱。
这种吃法需要先“爦”肉。将牛羊肉切成五分见方、一分厚的片,在烧热的菜油锅中搅炒至水分出净,加酱油、调料面,翻搅至酱油汁干后,加开水,下盐,烧煮熟透,沥干水分,出锅备用。煮馍时用羊油,下蒜苖段及“爦”好的肉片,加料酒、酱油及红醋少许,加适量原汁汤、水、粉条、骨头汤,汤滚时投入掰好的馍,煮约二分钟,加盐、味精,淋羊油,即可盛入碗中食用。这是地地道道的西安风味清真食品,最近,老孙家饭店已经将其作为方便食品推向市场。
鳝鱼煮馍是煮馍系列中最古老的一种,为老西安所钟爱。大约是三碗鳝鱼煮馍用二斤鳝鱼。鳝鱼稍煮后去头、尾、脊骨与内脏,划成筷子头粗的条,改作二寸半长的段,另用大肉汤煮馍。鳝鱼段抹干淀粉,先在油锅中一爆,取出后再烧炒辣椒段至金黄色,加葱、姜、蒜、玉兰片丝及水发木耳等,接着下鳝鱼段,加调料汁,搅炒均匀后分作三份盖在煮好的馍上,即成鳝鱼煮馍。这一食品的特点是鱼鲜嫩,馍光筋,油厚重,香味浓。
红肉煮馍先前倒真是劳动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大众化的食品。先炖大肉,再煮馍,煮法与羊肉煮馍相同。也有“口汤”、“干泡”和“宽汤大煮”等几种不同吃法。口汤的煮馍,吃到底碗里只有一口肉汤。干泡的煮馍没有汤汁。宽汤大煮则大体上汤与馍各占一半。煮馍时也用水发木耳、粉丝及蒜苖等配搭。不知道是什么原因,进入20世纪,红肉煮馍相对而言,是比较少见了。也许是因为劳动人民都奔了小康,追求更高档的食品甚至洋食品成为风尚,而使这劳动人民喜爱的好东西遭到冷落吧。
外地人听来觉得十分稀罕的葫芦头泡馍,近几年大大地火起来了。葫芦头即煮熟的猪大肠头。加工手续繁多,做得又干净又美观又好吃,十分不易。
馍也由食者自己掰成小块。煮馍用的汤,是以大量猪骨头及一两只或多只母鸡加调料煮成的。骨头须砸断,调料以花椒、八角为主。
煮馍时除葫芦头切片外,还配有猪肉两片,水海参、水鱿鱼、熟鸡肉各两片。但这个“煮”其实不是煮,而是“冒”。所谓“冒”,是将沸腾的汤盛入装有掰好的馍块的碗中,稍停,将汤滗出,再盛入沸腾的汤,再将汤滗出,如此反复三五次,当汤汁浸入馍块时便制作完成。吃时佐以糖蒜、泡菜、辣子酱。这样的“冒”的烹饪方法,《中国烹饪百科全书》没有记载。
有人将这个“冒”写作“泖”,读音倒是差不多,然而查字典,此泖为“水面平静的小湖”,跟烹饪拉不上关系。“冒”字究竟怎样写为正确,难有定论。似乎是西安人一种特有的烹饪方法。
近年来,招待海内外宾客,许多人都爱到葫芦头泡馍馆去。每一次吃,必定会使来宾印象深刻。因为其味极浓厚,汤颇鲜美,肠虽肥而不腻,并且所用原材料与制作方法都很与众不同。